时间: 2025-04-30 17:5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55:46
干瘠(gān jí)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土地或植物缺乏水分和养分,导致干燥、贫瘠。引申含义可以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状态,表示缺乏活力、贫乏或不丰富。
“干瘠”一词由“干”和“瘠”两个字组成。“干”原指干燥,“瘠”指贫瘠。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一起使用来形容土地的贫瘠状态。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人或事物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土地的肥沃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因此,“干瘠”一词常带有负面含义,暗示着困难和挑战。
“干瘠”一词给人以荒凉、贫瘠的印象,可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担忧和对生活质量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干瘠”来形容一个长期缺乏创意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提醒大家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干瘠的心田,渴望一场春雨的滋润。”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arren”或“desolate”,它们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干瘠”一词虽然带有负面含义,但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表达各种状态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瘠】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脊声。本义:身体瘦弱)。
同本义。或作“膌”。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三年》-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 、 《韩非子·内储说上》-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长短丰瘠。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老年如脊牛。
【组词】
瘠弱、 瘠疲、 瘠色、 瘠牛偾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