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0:03
“干理敏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处理事务迅速而有效,思维敏捷,行动迅速。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干理敏捷”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智慧和行动力,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一位英明的君主或能干的官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赞扬某人在工作或生活中的高效表现。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有效的决策过程和执行力。
“干理敏捷”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干理”和“敏捷”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干理”指的是处理事务,而“敏捷”则形容动作或思维的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人的能力和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这与“干理敏捷”所表达的快速而有效的处理事务的能力相契合。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强调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的必要素质。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有能力、有智慧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迅速反应。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经理,他以干理敏捷著称,总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任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云变幻间,干理敏捷显,智者心如镜,行云流水间。”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忙碌而有序的办公室,人们高效地处理着各种文件和任务。听觉上,可能是键盘敲击声和电话铃声交织,象征着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沟通。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quick-witted”或“efficient”,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强调了快速和有效的能力。
“干理敏捷”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能力和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强调了速度,还强调了效率和效果。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评价人的行为和能力。
汝南许文休入蜀,谓裔干理敏捷,钟元常之伦也。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3.
【敏】
(形声。从攴(pū),每声。甲骨文字形,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动作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敏,疾也。 、 《诗·小雅·甫田》-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 《论语·里仁》-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 《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
【组词】
敏给、 敏赡、 敏睿、 敏疾、 敏思、 敏才
4.
【捷】
(形声。从手,疌(jié)声。本义:战利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捷,猎也。军获得也。 、 《谷梁传》-军得曰捷。 、 《春秋·庄公三十一年》-六月,齐侯来献戎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