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2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24:00
“乡董”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乡村中的地方领袖或管理者,他们在传统社会中负责管理乡村事务,如调解纠纷、组织公共活动等。这个词汇蕴含了乡村社区的自治和地方领导的角色。
在文学作品中,“乡董”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具有权威和智慧的乡村领袖形象,他们的决策和行为往往影响着整个乡村的命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那些在乡村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历史学,研究者可能会使用“乡董”来探讨乡村治理和社区组织的模式。
同义词如“村长”强调的是行政职务,而“乡董”更多强调的是社区领导和影响力。反义词如“平民”和“村民”则强调了“乡董”在社区中的领导地位和权威。
“乡董”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古代,乡村往往由地方精英管理,这些精英被称为“乡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范围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乡村社区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乡董”通常被视为乡村秩序的维护者和传统价值的传承者。他们的角色在社会稳定和社区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现代社会,随着乡村治理体系的变化,“乡董”的角色和影响力也在逐渐改变。
提到“乡董”,我联想到的是一种传统的、稳定的社会结构,以及那些在乡村中默默奉献、维护社区和谐的人物。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怀旧和尊敬的情感。
在我的家乡,曾经有一位老乡董,他以其公正和智慧解决了许多邻里纠纷,深受村民的爱戴。他的故事至今仍被村里人传颂。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乡董”:
在古老的村庄,乡董的智慧如星辰,
引领着村民,穿越风雨与晨昏。
他的话语,如同春雨滋润心田,
在每个角落,播撒和谐的种子。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白发苍苍的乡董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村民们围坐四周,听他讲述古老的故事。背景音乐可能是悠扬的笛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村长”或“地方长老”,它们都指代在乡村社区中具有领导地位的人物。不同文化中这些角色的具体职责和影响力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乡董”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乡村社区领导者和管理者角色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乡村治理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准确性。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董】
(形声。从艸,重声。①本义:草名,即鼎蕫。②督察)。
监督;督察。
【引证】
《书·大禹谟》。传:“董,督也。”-董之用威。 、 《左传·文公六年》-董逋逃。 、 《左传·昭公十年》-董之以武师。 、 《后汉书·陈忠传》-出则监察而董是非。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组词】
董正、 董统鹰扬、 董治、 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