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4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49:44
乡耆(xiāng q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乡里的**或老者。在古代,乡耆通常指的是乡间有德行、有智慧的老人,他们在社区中担任着顾问或领导的角色,受到人们的尊敬。
乡耆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乡”指的是乡村或乡里,“耆”指的是年老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化和历史文献中仍然可以看到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乡耆被赋予了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被视为权威。这种尊重老人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所体现,尽管形式和程度可能有所变化。
乡耆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尊敬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乡村的宁静和老人的智慧。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唤起对传统价值观和社区精神的怀念。
在我的生活中,乡耆这个词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祖父母家听到的故事,那些关于乡村**的智慧和他们的生活经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乡耆:
乡耆坐于古槐下,
白发如霜映晚霞。
言语间藏千秋事,
一颦一笑皆文章。
乡耆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乡村的树下,周围是宁静的田野和悠闲的牛羊。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鸟鸣和风声,营造出一种平和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village elder”(村庄**)或“wise old man”(智慧的老人),它们在各自的文化中也有着类似的尊敬和权威地位。
乡耆这个词虽然不常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耆】
(形声。《说文》:“从老省,旨声。”形旁本是“老”,为了文字结构匀称,省略了一部分。本义:老)。
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引证】
《说文》-耆,老也。 、 《礼记·曲礼》-六十曰耆。 、 《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 、 《礼记·射仪》-耆耋好礼。 、 《诗·鲁颂·閟宫》-俾尔耆而艾。
【组词】
耆艾、 耆叟、 耆寿耇老、 耆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