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1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14:28
“清名”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清白的名声或名誉。它强调的是一个人或事物在社会中的正面评价,没有污点或负面影响。
在文学中,“清名”常用于描述人物的高尚品德和正直行为,如“他一生保持清名,深受乡里尊敬。”在口语中,可能会用“清名”来强调某人的名誉没有受到损害,如“他的清名不容玷污。”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伦理讨论中,“清名”可能指涉个人或机构的诚信和正直。
同义词中,“名誉”和“名声”更侧重于社会评价,而“声望”和“美名”则带有更高的尊敬和赞誉意味。反义词则强调负面或不良的社会评价。
“清名”一词源于汉语,其中“清”字自古以来就有纯净、无杂质的意思,“名”则指名声或名誉。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清名”来描述人物的正面形象。
在**传统文化中,“清名”是个人修养和社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清名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清名”一词给人以正直、高尚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坚守原则、不为利益所动的人物形象。在个人表达中,使用“清名”可以增强语句的庄重感和道德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清名”来评价那些在困难面前依然保持正直的人,如“他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保持了清名,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清名如水,涤尽尘世浊,流芳百世,不朽于人心。”
视觉上,“清名”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泉水或无瑕的白玉,象征着纯净和无瑕。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悠扬的古琴声,传达出一种宁静和高雅的氛围。
在英语中,“清名”可以对应为“good name”或“clean reputation”,它们都强调了正面的社会评价和无污点的名誉。
“清名”是一个富含道德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个人或事物的社会评价,也体现了社会对正直和纯净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清名”可以增强语句的深度和庄重感,同时也能够传达出对高尚品德的尊重和追求。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