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3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38:07
词汇“下秩”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属于较为文言或专业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下秩”进行分析:
“下秩”字面意思是指较低的等级或次序。在古代官制或社会等级体系中,它通常用来描述较低级别的官员或职位。
“下秩”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下”表示位置或等级较低,“秩”指官职的等级或次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在古代中国,官职等级森严,下秩官员往往处于权力结构的底层,但他们对社会稳定和日常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那些默默无闻但辛勤工作的基层官员。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几乎不使用,除非在特定的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下秩”用于描述一个在组织中地位不高但极为重要的人物,如:“在这个庞大的机构中,他虽是下秩,却掌握着关键的信息。”
由于“下秩”与古代官制相关,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员的服饰、仪式等视觉元素,以及相关的历史剧中的音乐和对话。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类似的等级制度,如日本的“下級”(shogi)。
“下秩”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结构和官制的一部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及其文化背景。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秩】
(形声。从禾,失声。本义:聚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秩,积也。 、 《礼记·月令》-大合百县之秩刍。 、 《礼记·王制》-九十日有秩。 、 《管子》-故人君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
【组词】
秩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