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9:29
“下种”这个词汇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播种的行为,即把种子埋入土壤中,以便它们能够生长成植物。这个词汇在农业领域中尤为常见,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步骤。
在文学作品中,“下种”可能被用来象征希望、新生或生命的延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实际的农业活动。在专业领域,如农业科学或园艺学中,“下种”可能涉及到更具体的操作细节和技术要求。
同义词“播种”和“撒种”在日常使用中与“下种”基本可以互换,但“撒种”可能更侧重于将种子均匀撒布的动作。反义词“收获”和“收割”则指的是从田地中收集成熟的作物。
“下种”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下”和“种”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放置和种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存在,并且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其含义和使用方式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被视为国之根本,因此与农业相关的词汇如“下种”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农业生产的一个环节,也象征着勤劳、耐心和希望。
“下种”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春天的生机、农民的辛勤劳动以及未来的丰收。它鼓励人们期待和努力,相信付出终将有回报。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乡村体验过下种的过程,那是一种与自然亲近的体验,让我深刻理解了食物的来之不易和农民的辛勤。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下种”:
春风拂过田野, 农民弯腰下种, 种子沉睡土中, 梦见金黄的秋。
想象一片广阔的田野,农民们忙碌地进行下种,耳边是鸟鸣和风声,眼中是泥土和绿意,这样的场景给人以宁静和希望的视觉与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下种”可以对应为“sow”或“plant seeds”,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行为都象征着开始和希望,但具体的*俗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下种”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农业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是描述一个简单的农业行为,更是承载了人们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和努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种】
(形声。从禾,中(重)声。本义:播种;散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种,先种后熟也。 、 《诗·大雅·閟宫》-黍稷种稑。 、 《周礼·内宰》-而生种稑之种。 、 《诗·大雅·生民》-种之黄茂,实方实苞。 、 《吕氏春秋·辩土》-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 、 《礼记·月令》-仲秋乃劝种麦。 、 《梦溪笔谈·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 《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组词】
种田;种子、 种惠、 种祸、 种福、 种祉、 种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