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1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16:13
商屯:商屯是**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它是指商人通过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或货币,获得在边疆地区开垦土地的权利。这种制度旨在鼓励商人参与边疆的开发,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并加强边疆的防御。
文学:在历史小说或古装剧中,商屯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个商人如何在边疆地区通过开垦土地致富的故事。 口语:在历史爱好者的讨论中,商屯可能被提及作为明清时期经济政策的一个例子。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或经济学的学术论文中,商屯可能被详细分析,探讨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同义词:屯垦、垦殖 反义词:荒废、弃耕
词源:商屯一词源自古代的土地制度,"商"指的是商人,"屯"指的是开垦土地。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屯制度逐渐被其他土地制度所取代,但其影响在历史文献中仍有记载。
意义和影响:商屯制度反映了明清时期政府对边疆地区的重视,以及利用民间力量进行国家建设的策略。
情感反应:商屯让人联想到古代商人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在边疆地区的辛勤劳动。 联想:商屯可能让人想到边疆的辽阔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经历或故事:在历史学*中,我了解到商屯制度如何帮助明清政府稳定边疆,这让我对古代的经济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
在边疆的辽阔土地上,
商屯的旗帜高高飘扬,
商人挥汗如雨,
开垦出一片片富饶的田野。
视觉联想:商屯可能让人想到一幅描绘古代商人开垦边疆土地的油画。 听觉联想:商屯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商人在边疆劳作时的吆喝声和工具的敲击声。
比较: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土地制度可能被称为“殖民”或“垦殖”,但其具体实施和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理解:商屯是古代一种独特的土地制度,它不仅促进了边疆的经济发展,也反映了政府利用民间资本进行国家建设的智慧。 重要性:了解商屯制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以及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影响社会发展。
1.
【商】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商,从外知内也。 、 《广雅》-商,度也。 、 《汉书·赵充国传》-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
【组词】
商略、 商算、 商度、 商羊、 商谜、 商功
2.
【屯】
艰难;困顿。
【引证】
《说文》-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尾曲。一,地也。指事。 、 《易·序卦》-屯者,物之始生也。 、 《易·杂卦》-屯见而不失其居。 、 《易》-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 唐·项斯《落第后归觐喜逢僧再阳》-见僧心暂静,从俗事多屯。
【组词】
屯穷、 屯邅、 屯蹇、 屯謇、 屯蹶
吝惜。
【引证】
《易·屯》-屯其膏。
【组词】
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