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5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50:45
“去就之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离开和留下的区别。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选择时,决定离开还是留下的决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重要决定,尤其是在涉及到职业、生活方向或重大**时。
在文学作品中,“去就之分”常用于描述人物在面临道德或人生抉择时的内心挣扎。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的讨论或演讲中,它可以用来强调决策的重要性。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讨论决策理论和行为选择。
“去就之分”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和典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重要决策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去就之分”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和后果。在传统观念中,正确的决策可以带来成功和荣誉,而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失败和耻辱。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严肃和慎重。它让我联想到在重要时刻需要冷静思考和明智选择的场景。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面临过几次去就之分的决策,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我的职业路径和生活质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去就之分如晨曦的微光,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四周是朦胧的雾气,象征着未知的未来。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增添一种孤独和沉思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stay or to go”,但“去就之分”更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去就之分”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决策的重要性和后果的深刻含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在面对选择时要慎重考虑,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夫际会之间,请命乞身,何哉?欲洁~也。
1.
【去】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去,人相违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 、 《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 、 《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 、 《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 、 唐·柳宗元《三戒》-乃去。 、 宋·欧阳修《归田录》-久而不去。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径去。 、 清·魏禧《大铁椎传》-东向驰去。
【组词】
去离、 去任、 去住无门、 去来、 去位
2.
【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