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5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59:47
“对号”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选择题或多项选择中,正确答案旁边所做的标记,通常是一个“√”符号。基本含义是表示正确、确认或符合。
在不同语境下,“对号”的使用有所不同:
“对号”一词源于中国传统的考试文化,最初是指在试卷上标记正确答案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表示任何形式的正确或确认。
在中国文化中,“对号”与考试和教育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和正确性的重视。
“对号”通常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如满意、确认和安心。它让人联想到正确和成功。
在学生时代,每次考试后看到试卷上的对号,总是感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诗歌中,可以将“对号”比喻为生活中的正确选择:
人生如试卷, 对号是答案, 每一步选择, 都是正确方向。
看到“对号”符号,可能会联想到清脆的打勾声,以及整洁的试卷。
在英语中,“对号”可以对应为“checkmark”或“tick”,在不同文化中,其使用和含义基本相似。
“对号”作为一个简单而有力的词汇,不仅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确认和肯定的角色。它简洁地表达了正确性和符合性,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