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7:58
现行犯:指在实施犯罪行为时被当场抓获的人。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法律领域,强调犯罪行为的即时性和被捕的现场性。
在法律专业领域,“现行犯”是一个常用术语,用于描述那些在犯罪现场被捕的人。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情节的紧张和突发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描述一个被当场抓住的违法行为。
同义词:当场犯、现场犯 反义词:逃犯、在逃犯
同义词“当场犯”和“现场犯”都强调了犯罪的即时性和现场性,但“现行犯”更常用于法律文书和正式场合。反义词“逃犯”和“在逃犯”则指的是那些尚未被捕的犯罪嫌疑人。
“现行犯”一词源自法律术语,强调犯罪行为的即时性和现场性。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规范化,成为法律文书中的标准用语。
在法律文化中,“现行犯”的概念强调了法律的即时执行和公正性。社会普遍认为现行犯应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因为他们的犯罪行为被当场证实,减少了误判的可能性。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紧张和严肃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犯罪和法律的严肃性。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警察追捕罪犯的场景,感受到一种正义与邪恶的对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现行犯”这个词,但在新闻报道或法律讨论中,这个词经常出现,帮助我们理解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和法律的执行力度。
在诗歌中,可以将“现行犯”融入描述正义与邪恶对抗的场景,强调法律的力量和犯罪的后果。
结合警笛声和警察追捕的画面,可以强化“现行犯”的视觉和听觉联想,营造出紧张和紧迫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apprehended at the scene”或“caught in the act”,都表达了类似的概念,即在犯罪现场被捕。
“现行犯”这个词汇在法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强调了犯罪行为的即时性和现场性,有助于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在学习法律和理解社会正义时,这个词汇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1.
【现】
(形声。从玉,见声。本义:出现)。
同本义(明显看得见)。
【引证】
《广韵》-现,俗见字。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组词】
现弄、 现化、 现示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3.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