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5:33
“拨乱兴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拨正混乱,振兴治理”。它描述的是在混乱或无序的状态中采取措施,使事物恢复秩序并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理。
在文学作品中,“拨乱兴治”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领导者通过智慧和勇气,使国家或社会从动荡不安中恢复秩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个人或团队在面对困难时采取的积极行动。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讨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
“拨乱兴治”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政治理念,强调在混乱中寻找秩序,通过有效的治理手段恢复社会的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着从混乱到秩序的转变。
在中国文化中,“拨乱兴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治国平天下”理念,即通过道德和智慧来治理国家,使社会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这个词汇在历史上多次被用来描述君主或政治家的功绩。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雄主义、领导力和智慧。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采取行动,寻求解决方案。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智慧,通过努力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拨乱兴治”来描绘一个英雄在混乱中崛起,带领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领导者站在高处,俯瞰着混乱的场景,准备采取行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激昂的交响乐,象征着力量和决心。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restore order”或“bring stability”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拨乱兴治”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词汇,它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激励和指导的作用。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并采取有效的行动。
为会稽太守,拨乱兴治,立文学,学徒以千数。
1.
【拨】
(形声。从手,发声。本义:治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撥,治也。 、 《诗·商颂·长发》-玄王桓拨。 、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组词】
拨烦、 拨乱、 拨畦、 拨通
2.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3.
【兴】
兴致,情趣。
【引证】
王勃《滕王阁序》-遥呤俯畅,逸兴遄飞。 、 、 宋·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
【组词】
兴动、 兴兴头头、 兴头子、 兴辞、 兴会、 兴头起意、 兴子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引证】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一》-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组词】
兴喻
4.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