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2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24:44
词汇“危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危椽”由两个汉字组成:
结合起来,“危椽”可以理解为指建筑中处于危险状态或结构不稳定的椽子。
由于“危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日常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可能不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古建筑修复中,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具体的建筑问题。
“危椽”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危”和“椽”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没有特别的演变历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筑的稳固与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危椽”这样的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在强调建筑安全和文化保护的语境中可能会有所体现。
提到“危椽”,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老旧、破败的建筑,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忧。
由于“危椽”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个人生活中可能不太会遇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危椽”作为一个象征,代表不稳定或即将崩溃的状态,如: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危椽”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建筑结构的危险状态。
“危椽”作为一个专业且生僻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领域和语境中具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用途。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专业性。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椽】
(形声。从木,彖(tuàn)声。本义:承屋瓦的圆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椽,榱也。 、 《左传·桓公十四年》-以大宫之椽归,为卢门之椽。 、 《韩非子·五蠹》-采椽不斫。 、 杜牧《阿房宫赋》-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椽杙、 椽桷、 椽笔、 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