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3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36:25
内焰:指的是火焰内部较亮、温度较高的部分。在燃烧过程中,内焰通常位于外焰(较暗、温度较低的部分)之内,是燃烧反应最为活跃的区域。
内焰一词由“内”和“焰”组成,“内”表示内部,“焰”表示火焰。这个词在汉语中直接描述了火焰的内部部分,没有复杂的词源演变。
在某些文化中,火焰,尤其是内焰,可能被赋予神秘或神圣的象征意义,代表生命、能量或净化。
内焰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活力和激情。它也可能引发对安全(如火灾)的担忧。
在实验室工作中,我经常需要观察和调整火焰的内焰,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诗歌:
心中的内焰,
在寂静的夜里燃烧,
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温暖了孤独的灵魂。
视觉:想象一团火焰,内焰明亮而炽热,外焰柔和而宽广。 听觉:火焰燃烧时的噼啪声,尤其是内焰部分,声音更为清脆。
在英语中,内焰可以对应为“inner flame”或“core flame”,在不同文化中,火焰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内焰通常都与核心能量或热情相关。
内焰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科学领域有其特定的含义,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也能引发丰富的联想和情感反应。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焰】
(形声。从火,臽(xiàn)声。本义:火苗)。
同本义。
【引证】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又如:内焰(火焰的中间部分);外焰(火焰最外层);焰段(见“艳段”);焰烘烘(焰腾腾。火焰旺盛的样子;引申为情绪激昂);焰头上(喻指兴旺发达);焰焰(火苗起初的样子)-烟焰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