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8:4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8:43:44
出人意外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超出人们的意料之外”。它用来形容事情的发生或结果与人们的预期不符,通常指事情出乎意料地好或坏。
“出人意外”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结构和意义在汉语中保持相对稳定。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发展不确定性的认识和表达。
在**文化中,“出人意外”常与“天有不测风云”等表达相联系,强调生活中不可预测的变数。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的惊讶、好奇或反思,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对未知和变化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考试成绩出人意外地好,或者一次旅行中遇到了出人意外的惊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花开出人意外,岁月静好,心随风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中,一朵花在冬日里突然绽放,给人以出人意外的惊喜。
在英语中,“出人意外”可以对应为“out of the blue”或“unexpected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外感是相似的。
“出人意外”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中不可预测性的认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所以天下事往往有出人意外的。
向来就不讲什么道理,两面的斗争,大约总要开始的,或者还会酿成一种~的奇观。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4.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