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4:50
出亡 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逃离某个地方,尤其是为了逃避危险或迫害而离开家园或国家。这个词汇通常带有紧急和被迫的意味,暗示了一种非自愿的迁移。
在文学中,出亡 常常用来描述主人公为了逃避政治迫害、战争或其他灾难而离开家园的情节。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人因为经济困难、家庭问题或其他个人原因而离开居住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出亡 可能特指政治流亡者或难民的情况。
同义词:逃离、流亡、避难、逃难 反义词:归乡、定居、安居
同义词中,逃离 更侧重于动作的迅速和紧急,而 流亡 则带有更强烈的政治色彩。反义词中,归乡 指的是回到故乡,与 出亡 形成鲜明对比。
出亡 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出”和“亡”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出亡 多用于描述贵族或官员因政治原因逃离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逃离情境。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出亡 可能带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战乱频繁的地区,出亡 可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出亡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失去家园、亲人和安全感的情景,引发对被迫迁移者的同情和理解。
在个人生活中,出亡 可能与历史**、家族故事或个人经历相关。例如,某人的祖辈可能因为战争而出亡到另一个国家,这样的故事往往充满了艰辛和坚韧。
在诗歌中,出亡 可以用来描绘一种逃离现实的渴望:
在夜的深渊,我出亡, 逃离这喧嚣的世界, 寻找一片宁静的海洋。
出亡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孤独的旅人和远方的地平线。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夜晚逃离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风声和脚步声的交织。
在不同语言中,出亡 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逃离危险或迫害——是普遍的。例如,英语中的 "flee" 或 "escape" 也有类似的含义。
出亡 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历史背景。通过对 出亡 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在面对危机时的选择和反应,以及这些选择背后的文化和个人故事。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