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4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42:06
出以公心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出于公正无私的心态或动机来行事。基本含义是指在做决策或采取行动时,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以公共利益或公正原则为出发点。
在不同的语境中,“出以公心”可以有不同的强调点:
“出以公心”这个词汇源于汉语,强调的是行为动机和心态的公正性。在历史上,这个词汇常常被用来评价官员或领导者的行为是否符合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
在**文化中,“出以公心”与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和“君子”概念紧密相关。它强调的是个人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以公共利益为重。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公正、无私和道德高尚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决策和行动中考虑公共利益,避免****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社区志愿者,他总是出以公心,为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福祉不懈努力,这种无私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出以公心,行于大道, 无私无我,德音昭昭。 仁风拂面,正义昭彰, 公心所向,万民景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领导者在会议上严肃而公正地做出决策,周围的人们都投以敬佩的目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庄重的音乐,如交响乐,强调其庄严和正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ct with integrity”或“act in the public interes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强调行为应出于公正和公共利益。
“出以公心”这个词汇在强调公正和无私的行为动机方面非常重要。它不仅在道德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也在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中指导人们的行为。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培养公正和无私的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虽然事情没办好,但他是~,还是可以原谅的。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3.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