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0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01:03
土偶蒙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泥土做的偶人外面涂上金箔”。这个成语比喻外表华丽而内里空虚,没有实际内容或价值。
在文学作品中,土偶蒙金 常用来形容那些外表光鲜但内在空洞无物的人或事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讽刺那些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内在品质的人。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评价那些装饰华丽但缺乏深度的作品。
同义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反义词: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名副其实
土偶蒙金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事物内外一致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形容人,也用于形容事物。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强调“实”与“虚”的区分,认为内在的品质和实际的内容比外表的华丽更为重要。土偶蒙金** 这个成语正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失望和不满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揭示了外表与内在的不一致。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那些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质的人或事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内在品质的人,这时我就会想到土偶蒙金 这个成语,用它来表达我的不满和失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金箔覆泥偶,
华而不实真。
世人多迷眼,
谁解其中深?
看到土偶蒙金 这个词汇,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金色的雕像,外表华丽但内部却是空心的。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种空洞的声音,就像敲击一个空心的金属物体。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ll fur coat and no knickers",意思是外表华丽但内在空虚。这个表达与土偶蒙金 有相似的含义,都强调了外表与内在的不一致。
土偶蒙金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那些外表华丽但内在空虚的人或事物的看法。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注重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实际内容,而不是仅仅被外表所迷惑。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
3.
【蒙】
蒙古
【组词】
蒙古族
4.
【金】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引证】
《说文》-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 、 《尔雅·释地》-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易·妒》-系于金柅。 、 《书·禹贡》。注:“铜三色也。”-惟金三品。 、 唐·李朝威《柳毅传》-项掣金锁。
【组词】
五金、 白金、 金背、 金钥、 金荷、 金铺、 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