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6:34
词汇“堂筵”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堂”和“筵”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堂筵”进行分析:
“堂筵”字面意思是指在堂屋中举行的宴会。其中,“堂”通常指的是传统中式建筑中的正厅或客厅,是家庭中用于接待客人和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筵”则是指宴席,即宴请宾客的酒席。
“堂筵”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堂”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是指高大的建筑;“筵”字则源于古代的席地而坐的*俗,后来演变为指宴席。随着时间的推移,“堂筵”逐渐固定为指在堂屋中举行的宴会。
在*传统文化中,堂筵是家庭和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饮食活动,更是一种社交和礼仪的体现。堂筵的举办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传统俗和礼仪规范。
提到“堂筵”,我联想到的是温馨的家庭聚会、热闹的节日氛围以及传统文化的韵味。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怀旧和传统的情感色彩。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使用“堂筵”这个词,但在参加家庭聚会或传统节日活动时,我能感受到这个词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堂筵”:
春风拂面暖,堂筵喜气浓。
亲朋围坐笑,酒香溢满堂。
想象一下,在一个古色古香的中式堂屋中,红木家具、精致的餐具、热闹的谈笑声,以及飘散的菜香,这些都是“堂筵”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宴会场景可能用“banquet”或“feast”来描述,虽然形式和细节有所不同,但都是指正式的宴请活动。
通过对“堂筵”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1.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
2.
【筵】
(形声。从竹,延声。本义:竹席)。
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
【引证】
《周礼》郑玄注-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席。
【组词】
筵几、 筵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