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5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51:10
堂舅:指父亲的堂兄弟,即父亲同辈但不同父母的兄弟。在家族关系中,堂舅是较为疏远的亲戚关系。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堂舅可能被用来描述复杂的家族关系或作为故事情节的推动者。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堂舅一词可能较少使用,除非在讨论家族谱系或特定家族时。 专业领域**:在人类学、社会学或家族史研究中,堂舅可能被用来分析家族结构和社会关系。
同义词:堂伯、堂叔(都是指父亲的堂兄弟) 反义词:堂侄(指堂舅的儿子)
词源:堂舅一词源于汉语,由“堂”和“舅”两个字组成。“堂”指同宗而非直系的亲属关系,“舅”指母亲的兄弟或妻子的兄弟。 演变: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堂舅这一称谓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传统或大家族中仍保留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关系被高度重视,堂舅作为家族成员之一,虽然在血缘上较为疏远,但在家族聚会或重要活动中仍扮演一定的角色。
堂舅一词可能带有一种淡淡的亲情联想,虽然不如直系亲属那样亲密,但仍有一种家族的归属感和温暖。
在我的家族中,堂舅是一个较为陌生的称谓,因为我们家族成员分散各地,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
在诗歌中,可以将堂舅比喻为家族树上的一个分支,虽然不常接触,但仍是家族历史的一部分。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老人坐在摇椅上,讲述着家族的故事,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这就是堂舅的形象。
在英语中,堂舅可能被称为“cousin once removed”,这种称谓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家族关系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堂舅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代表了家族关系的一种延伸,是理解家族结构和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1.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
2.
【舅】
(形声。从男,臼声。本义:舅父,指母之兄或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之兄、弟。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凡异姓之称,不得称父,则舅之。 、 《诗·大雅·崧高》-王之元舅。 、 宋·王安石《伤仲永》-于舅家见。 、
【组词】
舅氏、 舅公、 舅弟、 舅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