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3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31:46
词汇“伊蒲筵”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雅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伊蒲筵”可能指的是一种用蒲草编织的席子,用于坐或卧。其中,“伊”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蒲草,而“筵”则是指席子或垫子。
由于该词汇较为生僻,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有描述古代生活或自然环境的场景中使用到这样的词汇。
“伊蒲筵”可能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可能已经不再常用。词源可能与古代人们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和生活方式有关。
在古代,蒲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材料,用于编织各种生活用品。因此,“伊蒲筵”可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对于现代人来说,“伊蒲筵”可能带来一种古朴、自然和宁静的情感联想,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由于该词汇较为生僻,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遇到或使用到这样的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伊蒲筵”融入到描述古代场景或自然环境的诗句中,如:“伊蒲筵上听风吟,古木荫下品茗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文人坐在伊蒲筵上,周围是自然景色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蒲草的沙沙声。
由于该词汇较为特殊,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跨文化词汇。
“伊蒲筵”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古代生活的特点。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汉语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1.
【伊】
(会意。从人,从尹。尹,治理。合起来指伊尹,殷治理天下者。后假借为那)。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
【引证】
《诗·秦风·蒹葭》。笺:“伊,当作繄,犹是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蒲】
(形声。从水丱,浦声。本义:植物名。香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蒲,水草也。可以作席。 、 《诗·陈风·泽陂》-有蒲与荷。 、 《周礼·泽虞》。注:“以为席。”-共其苇蒲之事。 、 《周礼·大宗伯》。注:“蒲为席,所以安人。”-男执蒲璧。
【组词】
蒲甸儿、 蒲柳、 蒲草毛窝、 蒲鞭示辱、 蒲帆
3.
【筵】
(形声。从竹,延声。本义:竹席)。
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
【引证】
《周礼》郑玄注-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席。
【组词】
筵几、 筵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