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0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02:36
忤犯(wǔ f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违背、触犯或冒犯。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的行为或言语与他人的意愿、规则或法律相抵触,从而引起对方的不满或反感。
忤犯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忤犯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忤”意为违背,“犯”意为触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忤犯常常与礼仪和道德规范相关联。违背社会规范或他人的意愿被视为不礼貌和不道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忤犯的概念仍然与法律、道德和社会规范紧密相关。
忤犯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违背和冲突。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愉快的**或人际关系的紧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忤犯的情况,比如在工作中违背了公司的规定,或者在社交场合中不慎冒犯了他人。这些经历提醒我们在行为和言语上要更加谨慎。
在诗歌中,忤犯可以用来表达冲突和对抗的主题:
忤犯的言辞,如利剑穿心, 在沉默的夜里,激起波澜。 心灵的边界,被无情践踏, 在爱的名义下,谁又能无悔?
忤犯可能让人联想到紧张的面部表情、紧握的拳头或激烈的争论声。视觉上,可能会想象到两个人面对面站立,气氛紧张。
在英语中,与忤犯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offend”或“violate”,它们在语义上相似,但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权利和自由更受重视,因此忤犯的概念可能与侵犯个人权利更为相关。
忤犯是一个具有强烈负面含义的词汇,它涉及到违背和冲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忤犯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遵守社会规范。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1.
【忤】
(形声。从心,午声。本义:抵触,不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唐·李朝威《柳毅传》-复忤宾客。 、 清·张廷玉《明史》-触忤当死。
【组词】
忤权、 忤物、 忤怨、 忤恨、 忤意、 忤嫚、 忤触、 忤鳞
2.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