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5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52:06
“忤时”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违背时代潮流或不合时宜。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思想或事物与当前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或时代精神不相符合。
在文学作品中,“忤时”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或**与时代背景的冲突,强调其独特性或反叛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或观点过时或不合潮流。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忤时”可能用来分析某些现象或行为与时代发展的不协调性。
同义词“不合时宜”强调与当前环境的不协调,而“过时”和“守旧”则更多指陈旧或保守。反义词“时髦”和“前卫”则强调与时代潮流的一致性和创新性。
“忤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忤”意为违背,“时”指时代或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与时代不符的行为或思想。
在**传统文化中,顺应时代潮流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忤时”往往带有负面含义,暗示某种程度的固执或不合群。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忤时也可能被视为一种坚持和勇气,尤其是在面对不公正或错误的时代潮流时。
“忤时”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的形象。它可能激发一种对传统或个人信念的尊重,同时也可能引起对过时或不合时宜的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或事物被认为是忤时的,比如某些传统*俗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寻找适应时代的方法。
在诗歌中,可以将“忤时”用来描绘一个坚守传统、不随波逐流的人物形象,如:
他如古树般忤时,
在喧嚣的都市中,
坚守着那份古老的宁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穿着传统服饰的人在现代城市中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老乐器的声音在现代音乐中的不协调感。
在英语中,“outdated”或“anachronistic”可以对应“忤时”的概念,但这些词更多强调的是时间的错位,而不是与时代潮流的冲突。
“忤时”这个词提醒我们在变化的时代中保持自我,同时也需要适应和理解时代的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忤时”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时代和社会的看法。
1.
【忤】
(形声。从心,午声。本义:抵触,不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唐·李朝威《柳毅传》-复忤宾客。 、 清·张廷玉《明史》-触忤当死。
【组词】
忤权、 忤物、 忤怨、 忤恨、 忤意、 忤嫚、 忤触、 忤鳞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