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7:24
恚愤: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恚”意为愤怒、怨恨,“愤”意为愤慨、激愤。结合起来,“恚愤”指的是深深的愤怒和怨恨,通常是由于不公正或不愉快的事情引起的强烈情感反应。
在文学作品中,“恚愤”常用来描述人物因受到不公待遇或重大打击而产生的强烈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愤怒”或“愤慨”等更为常见的词汇。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更精确地使用“恚愤”来描述特定的情感状态。
同义词:愤怒、愤慨、怨恨、愤懑 反义词:平静、宽容、理解、喜悦
“恚”和“愤”都是古代汉语词汇,历史悠久。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的用法和含义有所演变,但基本情感指向保持一致。
在**传统文化中,“恚愤”常与正义感和道德判断联系在一起。例如,古代的忠臣面对奸臣的迫害时,常表现出恚愤之情。这种情感表达在文学和历史叙述中被赋予了高尚的道德色彩。
“恚愤”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深重的痛苦和不公,以及个体在面对这些情况时的无力感和强烈的情绪爆发。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观看一部关于历史不公的纪录片时感受到恚愤。这种情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正义和公平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恚愤”:
当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恚愤之火在我心中燃烧。
不公的阴影,长夜难明,
我以笔为剑,誓要揭露真相。
视觉上,“恚愤”可能让人联想到火焰、暴风雨或深邃的夜空。听觉上,可能与低沉的鼓声或激昂的音乐相联系,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情感可以用“indignation”或“wrath”来表达,虽然这些词在细微的情感色彩上与“恚愤”有所不同,但都能传达出强烈的愤怒和不满。
“恚愤”这个词在表达深层次的愤怒和怨恨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沟通的深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1.
【恚】
(形声。从心,圭声。本义:怨恨,愤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恚,恨也。 、 《广雅·释诂二》-恚,怒也。 、 《战国策·齐策三》-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 、 《管子·地员》-恚目。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恚而语女曰。 、 《明史》-懋卿恚甚。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承畴大恚。
【组词】
恚碍、 恚忌、 恚忿、 恚责
愤怒地,生气地;发怒地。
【引证】
《汉书》-舍人恚曰:“朔擅诋欺天子从官”。
2.
【愤】
(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愤,懑也。 、 《楚辞·九章·惜诵》-发愤以杼情。 、 《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
【组词】
愤切、 愤悁、 愤薄、 愤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