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2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26:18
濯足(zhuó z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用清水洗脚。在古代,濯足常指用清水洗去脚上的污垢,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清洁行为。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濯足有时被用来象征净化、洗涤心灵或象征性的重生。例如,古代诗词中可能会用濯足来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濯足通常就是指洗脚,没有太多深层的象征意义。
专业领域:在医学或健康领域,濯足可能与足浴疗法相关,强调用温水或其他药液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
同义词:洗脚、泡脚
反义词:污秽、脏污(这些词与濯足的清洁行为形成对比)
词源:濯足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濯(zhuó)意为洗涤,足即脚。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濯足的基本意义没有太大变化,但在文学和象征意义上有所扩展。
在**传统文化中,濯足有时与道教的清净无为思想相联系,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
濯足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联想到了放松和清洁。在忙碌的一天后,洗脚可以带来身心的舒缓。
在日常生活中,濯足是一种常见的放松方式,尤其是在晚上泡脚可以帮助睡眠。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闪烁,我濯足于清泉之畔,心灵如水,洗净尘世的烦忧。”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人在溪边或浴室中洗脚,水流声和脚浸在水中的画面。
听觉联想:水流的声音,可能是溪水潺潺或是浴室中水龙头的滴水声。
在其他文化中,洗脚也有类似的放松和清洁的意义,但在象征意义上可能有所不同。
濯足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简单行为,还承载了文化和象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些深层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使用词汇。
1.
【濯】
(形声。从水,翟(dí)声。本义:洗)。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濯,洒也。 、 《仪礼·特牲礼》。注:“溉也。”-视壶濯及豆笾。 、 《国语·周语》。注:“洗也。”-王乃淳濯飨醴。 、 《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 《诗·大雅·泂酌》-可以濯罍。 、 韩愈《石鼓歌》-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 宋·周敦颐《爱莲说》-濯清莲而不妖。(清莲,清净的水。妖:妖艳,妖媚。)
【组词】
濯缨、 濯磨、 濯足、 濯沐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