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57:35
词汇“有声片儿”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有声音的电影或视频,即相对于无声电影而言的。这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含义。
“有声片儿”字面意思是指带有声音的影片,包括对话、音乐和音效等。在电影发展的早期,无声电影(默片)是主流,直到1920年代末期,随着技术的发展,有声电影开始普及,这个词汇也随之出现。
“有声片儿”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电影技术的发展。随着录音技术的进步,电影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个词汇也随之产生并流行起来。
在电影史上,有声片儿的出现标志着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观赏体验,也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和叙事能力。
提到“有声片儿”,我联想到的是电影院里的震撼音效和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这个词汇让我感受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和影响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与过一个有声片儿的制作项目,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电影制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有声片儿的梦境里,每一帧都是诗,每一音都是歌。”
想象一下,当你听到“有声片儿”这个词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电影院的银幕,以及环绕立体声系统中传来的电影音效。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talkie”或“sound film”,它们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着类似的使用和含义。
通过对“有声片儿”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电影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个词汇不仅是电影技术发展的见证,也是电影艺术魅力的一种体现。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沟通和表达我的想法。
1. 【有】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片】
指有图像、景物或录有声音的片子。
【组词】
唱片儿、 画片儿、 相片儿、 影片儿
4.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