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5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55:21
“画沙聚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沙地上画画,用米粒堆积成图形”,比喻做事徒劳无功,白费力气。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努力和结果之间的不匹配,即尽管付出了努力,但最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
在文学作品中,“画沙聚米”常用来形容那些看似努力但实际上没有成效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不切实际或无效的努力。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画沙聚米”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努力与成果关系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无效努力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画沙聚米”强调的是务实和效率的重要性。在社会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注重行动的实际效果,避免盲目和不切实际的努力。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奈和失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看似努力但实际上没有成果的场景,引发对效率和目标的深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项目,尽管团队付出了大量努力,但由于策略或执行上的问题,最终成果并不理想,这时“画沙聚米”这个成语就非常贴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沙,画不出永恒的图;光阴似米,聚不成丰硕的果。”
想象一个人在沙滩上画画,用米粒堆积成图形,但海风一吹,沙画和米粒都随风散去,这种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无奈和听觉上的寂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owing sand”或“building castles in the air”,都表达了类似的无用功或不切实际的努力。
“画沙聚米”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努力与成果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在行动时要注重实效,避免无效的努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余]与之规舆图,讲战守,画沙聚米,方略井然。
1.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2. 【沙】
3.
【聚】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聚,会也。 、 《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 、 《史记·平帝纪》-聚曰序。 、 《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所止聚落化其德。 、 刘向《说苑》-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 、 枚乘《上书谏吴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组词】
聚落
4.
【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 、 《礼记·明堂位》-米麜有虞氏之痒也。
【组词】
粟米;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