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3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36:34
词汇“征徭”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的一种税收制度,即政府强制征召民众服劳役或提供物资。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征徭”字面意思是指政府征召民众服劳役或提供物资。在古代**,这是一种常见的税收形式,民众被强制参与公共工程的建设,如修建城墙、道路、水利设施等,或者提供粮食、布匹等物资。
“征徭”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征”意为征召、征集,“徭”意为劳役、服役。随着时间的推移,征徭制度在**历史上逐渐被其他税收形式所取代,如货币税。
征徭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政府对民众的控制。它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农业社会中,征徭往往导致农民失去劳动时间,影响农业生产。
提到“征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艰辛和民众的苦难。它代表了政府对民众的强制和剥削,因此在情感上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
在现代社会,征徭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学*历史,了解这一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税收和劳动政策。
在创作中,可以将“征徭”作为一个历史背景元素,融入到小说、戏剧或诗歌中,用以描绘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民众的生活状态。
通过观看古代**的历史纪录片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征徭制度在视觉和听觉上的表现。
在其他古代文明中,如古埃及、古罗马等,也存在类似的劳役制度,可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政府管理和民众生活。
通过对“征徭”这一词汇的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政府政策。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历史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深度和文化内涵。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徭】
(形声。从彳(chì))。 同: 徭
【引证】
《韩非子·备内》-徭役多则民苦。
【组词】
徭力、 徭夫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