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1:29
征戍: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征召士兵去守卫边疆或进行战斗。它通常指的是国家或政权为了防御外敌或进行战争而征召民众服兵役的行为。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左传》等,征戍常常被用来描述战争的残酷和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征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军事或政治话题时,仍可能被提及。 专业领域:在军事学、历史学和政治学中,征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研究国家的军事政策和民众的兵役义务。
同义词:征召、征兵、募兵 反义词:解甲、退役、裁军
词源:征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征”指的是征召,“戍”指的是守卫。 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征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征召士兵进行守卫或战斗的行为。
在古代**,征戍是国家维持军事力量的重要手段。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军事制度和民众的兵役义务,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远影响。
征戍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家庭的分离和个人的牺牲。
在我的生活中,征戍这个词常常出现在历史书籍和战争电影中。它提醒我战争的代价和和平的珍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征戍:
征戍的号角在晨风中响起,
青年们背上行囊,告别了故乡。
战鼓声声,催人泪下,
只为那遥远的边疆,和平的梦想。
视觉:征戍让人联想到古代士兵穿着盔甲,手持兵器的形象。 听觉:征戍的号角声、战鼓声和士兵的呐喊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conscription”(征兵)和“draft”(征召)也有类似的意义,用于描述国家征召民众服兵役的行为。
征戍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军事制度和战争的影响。它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提醒我们珍惜和平的重要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征戍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同时也增强了我的文学表达能力。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戍】
(会意。从人持戈。甲骨文字形,象人负戈守卫边疆。本义:防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伐者左人右戈,人持戈也。戍者,下人上戈,人何戈也。-戍,守边也。 、 《管子·地数》-武王立重泉之戍。 、 《诗·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 《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
【组词】
戍人、 戍守、 戍客、 戍逻、 戍役、 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