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6:35
定论:指经过充分讨论、论证后得出的最终结论,通常是不可更改或不易更改的。它强调的是结果的确定性和权威性。
定论一词由“定”和“论”两个字组成。“定”表示确定、稳定,“论”表示讨论、论述。在古代汉语中,“定论”多用于指经过充分讨论后的确定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最终的、不可更改的结论。
在东方文化中,定论往往与权威和传统观念联系在一起,强调结论的不可挑战性。在西方文化中,定论可能更多地与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相关,强调结论的严谨性和可验证性。
定论一词给人以权威、确定和不可更改的感觉。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权威的尊重,也可能引发对固定思维的反思和挑战。
在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需要对某些问题做出定论,这要求我进行深入的文献调研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在诗歌中,可以将“定论”用于描述命运的不可逆转性:
命运的定论,如铁般坚硬,
时间的河流,无法将其冲淡。
定论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上的判决书,或者是科学论文中的结论部分。视觉上,它可能与正式的文件、印章等形象相关。听觉上,它可能与庄重的宣告声相关。
在英语中,“定论”可以对应为“final verdict”或“definitive conclusion”。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结论的最终性和权威性。
定论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体现了结论的确定性,还反映了人们对权威和传统的尊重。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定论”有助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1.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2.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