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8:4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8:49:17
塌位(Tā wèi)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床铺或座位等因某种原因而变得不稳固或坍塌的位置。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家具或建筑结构因损坏、老化或外力作用而失去原有的支撑功能,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状态。
“塌位”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塌”和“位”两个字组成。其中,“塌”字古已有之,意指物体因失去支撑而倒下或变形;“位”字则指位置或地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塌位”逐渐被用来描述各种因损坏而失去原有功能的位置。
在**文化中,家具和建筑的稳固性常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稳定的一个象征。因此,“塌位”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现象,也可能被赋予更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塌位”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不安、担忧或失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稳定、不可靠或即将崩溃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中的家具出现塌位,可能需要及时维修或更换,以确保居住安全和生活质量。
在诗歌中,可以将“塌位”比喻为人生中的困境或转折点:
岁月无情,床榻位移, 梦回往昔,心事重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llapse”或“cave in”,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突然的、动态的坍塌过程,而“塌位”则更侧重于描述一种静态的、已经发生的状态。
“塌位”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它不仅仅描述物理上的损坏,也可能隐喻性地表达更深层次的社会和个人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榻】
(形声。从木,(tà)声。本义: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
同本义。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移我琉璃榻。 、 《后汉书·徐稚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一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对坐榻上。 、 《聊斋志异·促织》-喜置围榻上。
【组词】
榻登、 榻布、 竹榻;藤榻
2.
【位】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 、 《周礼·朝士》-掌外朝之位。
【组词】
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