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2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25:57
词汇“不悌”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意指不尊敬兄长或不遵守兄弟间的礼节。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不悌”字面意思是指不遵守兄弟间的礼节,不尊敬兄长。在古代社会,尊敬兄长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悌”通常带有负面含义。
“不悌”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的“悌”意为尊敬兄长、遵守兄弟间的礼节。随着社会变迁和语言发展,该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不尊重”、“不礼貌”等词汇。
在古代**,儒家文化强调“孝悌”,其中“悌”即指尊敬兄长。不悌被视为道德败坏的表现,与儒家伦理相悖。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该词汇的使用场景大大减少。
提及“不悌”,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伦理道德、家庭关系紧张等负面情感。在现代社会,该词汇可能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现代家庭关系的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不悌”这一词汇。然而,在讨论家庭关系、伦理道德时,可能会间接涉及相关概念。
在创作中,可以将“不悌”融入到描述古代家庭关系紧张的场景中,如:
在那古老的庭院里,兄弟间的裂痕因不悌而愈发深邃,
时光流转,唯有那古老的伦理,仍在风中低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家庭内部紧张关系的画面,如兄弟间的对峙。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营造出古代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文化,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不尊重长辈”、“家庭不和”等,可以通过其他词汇表达。
“不悌”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慆】
(形声。从心,舀(yǎo)声。本义:喜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謟。-慆,说也。 、 《尚书大传》。注:“喜也。”-师乃慆。 、 《左传》-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