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4:43
“不愧”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不辜负”或“名副其实”。它通常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赞赏,表示某人或某事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标准或表现出了应有的水平。
“不愧”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为“不”+“愧”,“愧”字本义为“羞愧”,“不愧”即“不感到羞愧”,引申为“名副其实”。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愧”逐渐被广泛用于表达赞赏和认可。
在文化中,“不愧”常用于表达对长辈、领导或权威人士的尊重和认可。它体现了人对成就和荣誉的重视,以及对优秀品质的推崇。
“不愧”这个词给我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努力、成就和认可。在使用这个词汇时,我感到一种自豪和满足,因为它是对个人或集体努力的肯定。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不愧”来赞美我的朋友在学术上的成就,如“你这次论文写得这么好,不愧是我们的学霸。”这种表达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友谊,也激励了其他人努力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愧”:
星辰不愧夜空,
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勇士不愧战场,
挥洒着热血与希望。
“不愧”这个词让我联想到颁奖典礼上的掌声和鲜花,以及胜利者的微笑和自豪。在视觉上,它可能与金色奖杯或荣誉证书相关联;在听觉上,它可能与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相联系。
在英语中,“不愧”可以对应为“indeed worthy”或“truly deserving”。然而,这些表达在英语中可能不如“不愧”在中文中那样常用和富有情感色彩。
“不愧”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不仅能够表达赞赏和认可,还能够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经常使用这个词汇来增强我的表达效果,并传递积极的情感。通过深入学和分析“不愧”,我更加欣赏它在汉语中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应用。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愧】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同本义。同“媿”。
【引证】
《礼记·儒行》-小则如愧。 、 《诗·大雅·抑》-尚不愧于屋漏。 、 《诗·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 、 《魏书·列女传》-虽颜惭未知心愧。 、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 清·周容《芋老人传》-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下恐愧吾师矣。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兹游快且愧矣。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兼愧贵家子。
【组词】
愧心、 愧悔、 愧服、 愧灼、 愧天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