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0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01:51
截杀:字面意思是指在对方行动过程中突然进行攻击,使其无法继续或完成其计划。基本含义通常涉及军事、体育(如足球、篮球等)或比喻性的情境中,指突然的、决定性的打击或阻止。
截杀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截”(意为切断、阻止)和“杀”(意为攻击、消灭)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截”已有阻止、切断之意,而“杀”则广泛用于军事和日常语境中表示攻击或消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截杀”。
在军事文化中,截杀是一种常见的战术,强调出其不意和迅速行动。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比喻,形容任何形式的突然打断或阻止。
截杀这个词通常带有负面或紧张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突然的、有时是暴力的打断或破坏。在联想上,它可能与紧张的战斗场面或意外的挫折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截杀的情况,比如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中,我的提案被突然出现的新信息截杀,导致我需要重新考虑和调整我的策略。
在诗歌中,可以将“截杀”用于描述自然界中的突然变化,如“暴风雨截杀了夏日的宁静”。
截杀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速的动作电影场景,如特工在最后一刻截杀敌人的画面,或是紧张的背景音乐,如战争电影中的战斗场景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 off”或“intercept”,虽然这些词在字面上与“截杀”相似,但在使用时可能不总是带有同样的暴力或紧张的含义。
截杀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从军事战术到日常生活中的意外打断。了解这个词的不同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准确性。
1.
【截】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巀,断也。 、 《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 《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海外有截。 、 《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不如截而行。 、 《晋书·石季龙截记》-截胫剖心。 、 《世说新语·方正》-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 、 《后汉书·荀爽传》-截趾适屦。
【组词】
截头、 截替、 截齐、 截发留宾
2.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