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1:36
“官人”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官员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性。在古代**,这个词特指政府官员,尤其是那些有官职的男性。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已经不那么正式,有时也可以用来指代一般的男性,尤其是在家庭或亲密关系中。
在文学作品中,“官人”常常用来描绘古代官员的形象,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就被称为“官人”。在口语中,尤其是在一些方言中,“官人”可能被用来指代丈夫,如在四川方言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官人”则更多地被用来指代古代的官员。
同义词:官员、仕宦、官吏 反义词:平民、百姓、庶人
“官人”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官”指的是政府机构或职位,“人”指的是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从特指官员到泛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性。
在**传统文化中,“官人”一词带有一定的权威和尊敬的意味。在封建社会中,官员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因此“官人”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
“官人”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服、官帽,以及官员的权威和责任感。在现代,这个词可能会带有一种怀旧或古典的情感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使用“官人”这个词,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文学作品时。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的使用已经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在特定的语境或方言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官人”:
官人步履稳,
官帽显威严。
清风拂袖过,
百姓心中安。
“官人”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的画像或雕塑,以及古装剧中的官员形象。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装剧中的对白或历史故事的叙述。
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官人”的词汇,但可以用“official”或“government official”来大致对应。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指代官员。
“官人”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已经不如古代频繁,但它仍然是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词汇。在学汉语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理解“官人”的含义和用法是非常有价值的。
1.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