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6:05
洋务**是指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清朝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和制度来实现自强的一场改革。这场主要集中在军事、工业、教育和外交等领域,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
在文学作品中,洋务常被用来反映清朝末期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危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历史讨论或教育背景下的学术交流。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洋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同义词:自强、近代化 反义词:闭关自守、保守主义
“洋务”一词源自清朝对西方事务的处理,最初指涉与外国人的交往和处理外国事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指代一系列旨在引进西方科技和制度的改革措施。
洋务发生在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时期,这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现代化和西方影响的复杂态度。它既是对外来压力的回应,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挑战。
洋务**让人联想到一个时代的转折点,既有对改革的期待,也有对失败的遗憾。它激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思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历史课程中,我深入学*了洋务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这让我对的近代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洋务的风潮中,古老的帝国试图汲取西方的光芒,却在自我与异域间徘徊。”
想象一幅画面:清朝的官员们在工厂和船坞中忙碌,蒸汽机的轰鸣声和铁甲舰的轮廓,这些都是洋务**的视觉和听觉象征。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历史时期和可能被称为“现代化”或“工业革命”,但洋务**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概念。
洋务是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展示了清朝政府的改革尝试,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在面对外部挑战时的复杂心态。了解这一词汇,对于理解**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洋】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2.
【务】
(形声。从力,務(wù)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本义:致力,从事)。
同本义。
【引证】
《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 、 《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 汉·贾谊《过秦论》-务耕织。
【组词】
务能、 务精、 务穑、 务法、 务本、 务外、 务纯、 务本、 务于东
3.
【运】
(会意。从辵(chuò),军声。本义:运行;运转;转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運,移徙也。 、 《易·系辞》-日、月运行。 、 《方言》。注:“犹行也。”-日运为躔,月运为逡。 、 《庄子·逍遥游》。简文注:“徙也。”-是鸟也,海运。 、 《孟子·梁惠王上》-天下可运于掌。
【组词】
运衡、 运玑、 运斡、 运掌
4.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