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7:45
词汇“恕矜”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文言文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恕矜”由两个字组成:“恕”和“矜”。
结合起来,“恕矜”可能指的是对他人错误或过失的宽恕和怜悯。
由于“恕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几乎不出现。在古代文学或文言文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君王对臣民的宽大处理,或是描述个人对他人的宽容和同情。
由于“恕矜”不常见,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恕”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宽恕;“矜”字也有悠久的历史,最初意为矛柄,后引申为怜悯。这两个字的结合可能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
在**传统文化中,宽恕和怜悯被视为美德。因此,“恕矜”可能在强调这些美德的文本中出现。
“恕矜”给人一种温和、仁慈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君王的仁政或个人的高尚品质。
由于“恕矜”不常用,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但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强调宽恕和怜悯的情境中使用类似的表达。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恕矜”来描绘一个角色对另一个角色的宽容和同情,增强文本的情感深度。
由于“恕矜”的含义较为抽象,它可能与柔和的色彩、温暖的音乐或平静的画面相关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恕矜”的词汇,但宽恕和怜悯的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恕矜”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宽恕和怜悯的美德。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语言的深度。
1.
【恕】
(形声。从心,如声。本义:恕道,体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恕,仁也。 、 《孟子》-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 《声类》-以心度物曰恕。 、 《贾子道术》-以己量人谓之恕。 、 《墨子经上》-恕,明也。 、 《礼记·中庸》。注:“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忠恕违道不远。 、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组词】
恕直、 恕心、 恕实、 恕道
饶恕,宽恕。
【引证】
《战国策·赵策》-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组词】
恕谅、 恕免、 恕辞
2.
【矜】
(形声。从矛,今声。本义:矛柄) 同本义。
【引证】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徂耰棘矜。 、 《方言》-矛,其柄谓之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