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8:16
恕心: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恕”意味着宽恕、原谅,“心”代表内心、心态。因此,“恕心”字面意思是指一种宽恕和原谅他人的心态或品质。
在文学中,“恕心”常用来描述人物的高尚品质,如宽容大度、不计较小节。在口语中,可能会用来劝告他人宽恕某人的过错。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伦理学,可能会探讨宽恕的心理机制和社会价值。
同义词:宽容、宽恕、谅解 反义词:怨恨、记仇、报复
“恕”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宽恕之意,而“心”字则一直代表内心或情感。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强调了宽恕作为一种内在心态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宽恕心态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恕心被视为一种美德,与“仁”、“和”等概念紧密相关。在社会交往中,提倡恕心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恕心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温暖、和平和理解。这种心态有助于减少冲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恕心的情况,比如朋友的无心之失。通过宽恕,我不仅缓解了紧张的关系,也让自己心情更加平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恕心”:
在心的花园里,恕心是最美的花朵,
它散发着宽容的香气,化解了怨恨的刺。
视觉上,恕心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或宁静的湖泊。听觉上,可能是柔和的音乐或平静的谈话声。
在英语中,“forgiveness”与“恕心”有相似的含义,都强调了宽恕和原谅的重要性。然而,“恕心”更强调这种心态的内在性和主动性。
通过对“恕心”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宽恕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这种心态不仅有助于他人,也是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和表达恕心。
1.
【恕】
(形声。从心,如声。本义:恕道,体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恕,仁也。 、 《孟子》-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 《声类》-以心度物曰恕。 、 《贾子道术》-以己量人谓之恕。 、 《墨子经上》-恕,明也。 、 《礼记·中庸》。注:“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忠恕违道不远。 、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组词】
恕直、 恕心、 恕实、 恕道
饶恕,宽恕。
【引证】
《战国策·赵策》-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组词】
恕谅、 恕免、 恕辞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