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4:26
“毂击肩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车轮的毂与人的肩膀相互摩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街道上行人车辆非常多,非常拥挤。
“毂击肩摩”出自《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原指古代齐国都城临淄的繁华景象,后来泛指任何繁华拥挤的场景。
在**传统文化中,繁华热闹的场景往往被视为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象征。因此,“毂击肩摩”也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地区的繁荣昌盛。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热闹、繁忙和活力。它让人联想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繁忙的都市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旅游高峰期亲眼目睹过一些著名景点毂击肩摩的场景,那种热闹非凡的氛围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日长安街,毂击肩摩间,笑语盈盈,繁华似锦。”
想象一下,繁忙的街道上,车辆和行人交织在一起,车轮与地面摩擦的声音,人们的交谈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都市画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cked like sardines”,用来形容人群非常拥挤,但这个表达没有“毂击肩摩”那样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毂击肩摩”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拥挤的场景,还蕴含了文化和历史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战国时期,苏秦到齐国游说齐宣王联合抗秦,他说道:“临淄有7万户人家,每家可以出了3个男人当兵,地方很富足,街上人毂击肩摩,众人把衣袖举起来像帐幕,每人挥一把汗,简直像下雨一样,有这样的实力难道还要屈服于秦国?”
1.
【毂】
(形声。从车 。本义: 车轮中心的圆木, 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 中有圆孔, 可以插轴)。
同本义。
【引证】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2.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
3.
【肩】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肩,髆也。从肉,象形。 、 《尔雅》-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 、 《仪礼·少牢礼》-肩臂臑。 、 《庄子·养生主》-肩之所倚。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并肩手相接。
【组词】
肩巴、 肩甲、 肩磨、 肩排
4. 【摩】 用手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抚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