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4:18
履水珠: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能够行走在水面上的珠子。它可能来源于神话传说或幻想文学中的物品,具有超自然的能力,能够让持有者在水面上行走。
由于“履水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主要出现在幻想文学、神话故事或特定的文化作品中。在这些语境下,它通常被用来象征超自然的力量、神秘的宝物或是实现不可能任务的关键物品。
由于“履水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可能直接来源于对某种神话或传说的描述。在语言的演变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克服困难、实现不可能的任务等抽象概念。
在某些文化中,如**古代神话,可能存在类似的宝物传说,如“避水金睛兽”等,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超自然能力的向往。
提到“履水珠”,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神秘、冒险和奇迹。它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
在现实生活中,“履水珠”可能更多地被用作创意写作或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元素,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神秘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履水珠,闪烁夜空,
引领旅人,穿越波涛。
梦与现实,一线之间,
奇迹之珠,永不消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颗发光的珠子悬浮在水面上,周围是宁静的湖水和星空。音乐上,可以选择神秘或冒险风格的背景音乐,增强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概念的宝物,如西方传说中的“飞鞋”(可以让人飞行的鞋子),它们都代表了人们对超越自然限制的向往。
“履水珠”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在文学和创意表达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使用价值。它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也反映了人类对未知和奇迹的永恒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2.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3.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