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9:03
词汇“毁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毁齿”进行分析:
“毁齿”字面意思是指牙齿的损坏或脱落。在古代,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儿童换牙,即乳牙脱落,恒牙长出的过程。
“毁齿”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表达是“换牙”,而“毁齿”逐渐淡出日常用语。
在古代**,儿童的成长过程被赋予了重要的文化意义,“毁齿”作为成长的一个标志,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周期的重视。
“毁齿”一词带有一种古朴、典雅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诗意表达和对儿童成长的细腻观察。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学*古代文学或历史时,了解“毁齿”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文献。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巧妙地使用“毁齿”一词,增添作品的古典韵味。
由于“毁齿”一词的古雅性质,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绘画中描绘的儿童形象,或是古琴音乐中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用“lose baby teeth”来描述换牙过程,与“毁齿”有相似的含义,但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有所不同。
“毁齿”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和语言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拓宽视野,增强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龀】
(会意。从齿,匕声。本义:儿童换牙,脱乳齿换恒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管子·小问》-未龀不入军门。
【组词】
龀髫、 龀龆、 始龀
乳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