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7:19
“挹彼注兹”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诗经·大雅·文王》:“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原意是指从那个容器中舀出水倒入这个容器中,比喻将资源、知识或经验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或者将一种情况下的做法应用到另一种情况中。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知识的传承或经验的分享。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建议某人从他人的成功或失败中学*。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管理学,它可能指代知识的传递或最佳实践的推广。
“挹彼注兹”源自《诗经》,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通俗的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的传承和经验的分享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因此,“挹彼注兹”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了学和借鉴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因为它强调了学*和进步。它让人联想到开放的心态和不断追求知识的精神。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从他人的经验中学的情境。例如,在项目管理中,我通过挹彼注兹,从其他成功项目中学到了有效的管理技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挹彼星辰注兹夜,借光前行不迷茫。”
视觉上,可以想象两个容器之间水的流动,象征着知识和经验的传递。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水声潺潺,象征着知识的流动和分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aw from”或“learn from”,但它们没有“挹彼注兹”这样具体的动作和转移的意象。
“挹彼注兹”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知识和经验的传递,也体现了学和借鉴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
添补采买,为酌盈剂虚,~之计。
1.
【挹】
舀;酌。把液体盛出来。
【引证】
《说文》-挹,抒也。从手,邑声。 、 《珠丛》-凡以器斟酌于水谓之挹。 、 《荀子·宥坐》。注:“酌也。”-弟子挹水而注之。 、 《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 《西游记》-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组词】
挹受、 挹盈、 挹酌、 挹彼注此(兹)(将彼器的液体倾注于此器、 挹盈注虚、 挹掬、 挹斗扬箕
引;牵引。
【引证】
晋·郭璞《游仙诗》-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 《警世通言》-接倾城之貌,挹希世之人。
【组词】
挹胜、 挹慕
2.
【彼】
(形声。从彳,皮声。“彳”(chì)。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
【引证】
《玉篇》-彼,对此称彼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此土延续石耳。
【组词】
彼此腾倒着做、 彼苍、 此起彼伏;彼人
3.
【注】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灌也。 、 左思《吴都赋》-振盪注流。 、 《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 、 《世说新语·言语》-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而泽下注。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大雨如注。 、 《东观汉记》-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 、 沈括《梦溪笔谈》-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组词】
把酒注到瓶里;注溉、 注萤、 注集、 注溜
4.
【兹】
(形声。据《说文》,从艸,滋省声。本义:草木茂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兹,草木多益也。 、 《素问·五藏生成论》-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
【组词】
兹兹
年。
【引证】
《吕氏春秋》-今兹美禾,来兹美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