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1:47
“惊心动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事物非常惊险、紧张,使人心情极度激动,心跳加速。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那些让人感到极度紧张、刺激或震撼的场景或**。
“惊心动魄”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其含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逐渐扩大。
在文化中,“惊心动魄”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的,如战争、灾难或重大历史。这些往往在社会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兴奋。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充满悬念和不确定性的时刻,如生死攸关的抉择或极限挑战。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观看极限比赛时,员在高空中的惊险表演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惊心动魄”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风暴骤起,雷声轰鸣,惊心动魄的景象,如同命运的交响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暴风雨或激烈战斗的画面,配以紧张的音乐,如交响乐中的高潮部分,能够很好地传达“惊心动魄”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stopping”或“edge-of-your-seat”,它们在描述紧张刺激的场景时具有相似的效果。
“惊心动魄”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那些紧张刺激的场景。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表达。
只听跑上几个人去,把椤子往地下一摔,霍绰的一声,~。
春秋时期,越国想灭吴国,便搜集天下的奇珍异宝、珍味佳肴献给吴王,同时还把西施、郑旦两位美人献给吴王。吴王把两位美人安置在椒房内,美人并肩而坐,偷窥者莫不惊心动魄。吴王被她们迷住了,越军进攻吴国,吴王带两位美人狼狈逃跑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4. 【魄】 ——“落魄”的“魄”的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