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7:43
土货: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地方特产,即某个地区特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或产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那些未经过多加工、保持原始状态的农产品或手工艺品。
在文学中,土货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增强作品的地域特色。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朴实无华、不追求时尚潮流的物品。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地方经济发展中,土货可能特指那些有助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产品。
同义词:地方特产、土特产、乡土产品 反义词:进口货、名牌货、时尚商品
土货一词源于**,最初用来指代地方性的农产品或手工艺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包括了所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
在,土货**常常与乡土文化、地方特色经济紧密相关。它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地方的传统和特色。
土货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朴实、自然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田园风光和简单的生活方式。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家乡的思念,或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旅行中,我常常喜欢购买当地的土货作为纪念品,这些物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能让我回忆起旅行的美好时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土货:
乡间的土货, 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每一粒土,每一滴水, 都是大地的馈赠。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老的村庄,村民们正在忙碌地制作和包装土货,背景音乐是悠扬的乡村小调,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温馨。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local produce”或“regional specialties”,它们都强调了产品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土货这个词不仅代表了地方特色,还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货】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引证】
《说文》-货,财也。 、 《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二曰货。 、 《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商贾阜通货贿。 、 《礼记·曲礼》-司货。 、 《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多货则伤于德。 、 《国语·晋语》-假货居贿。 、 、 《韩非子·五蠹》-而货财寡。 、 《史记·项羽本纪》-贪于财货。 、 《商君书·立本》-治行则货积。 、 《聊斋志异·促织》-居为奇货。
【组词】
货儿、 货易、 货财、 货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