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4:09
“惊弓”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弓箭手在射击时因为某种原因而突然停止或失误。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因为惊吓或意外情况导致原本准备好的行动中断或失败。
在文学中,“惊弓”常用来形容人物在关键时刻因为意外或心理波动而失去原有的冷静和控制,导致行动失败。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任何因为突然的惊吓或意外而中断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体育,它可能特指因为心理或生理原因导致的技能失误。
同义词“失手”和“失误”强调的是行动上的错误或失败,而“慌乱”则更多描述心理状态。反义词“镇定”和“冷静”描述的是保持稳定和理智的状态,“精准”则是指行动的准确无误。
“惊弓”一词源自古代对弓箭手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泛指任何因惊吓或意外而导致的行动中断。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更加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或体育领域。
在文化中,“惊弓”常常与“惊弓之鸟”这一成语联系在一起,后者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这反映了人对于心理状态和行为反应的深刻理解。
“惊弓”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因为它暗示了原本有序的行动因为不可预见的外部因素而被打乱。这种联想让我在表达时更加注意描述人物的心理波动和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公共演讲时,因为突然的噪音干扰,我感到了“惊弓”,原本流畅的演讲被打断,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词的实际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惊弓”: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弓弦紧绷,箭在弦上。
一声惊雷,惊弓失手,
星辰坠落,夜空破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弓箭手在森林中准备射击,突然一只鸟飞过,弓箭手因为惊吓而失手,箭矢偏离了目标。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突然的鸟鸣或风声,打断了原本的宁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rtle”或“flinch”,它们描述的是因为惊吓而做出的突然反应,但不如“惊弓”那样具体指向弓箭手的情境。
通过对“惊弓”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心理和行为反应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表达时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和传达人物的心理状态和环境的影响。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弓】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弓,兵也,所以发矢。 、 《正字通》-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 、 《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韩非子·扬权》-毋弛而弓,一栖两雄。 、 汉·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唐·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组词】
弓手、 弓壶、 弓号、 弓剑、 弓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