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1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10:40
“偷闲躲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忙碌中找机会休息,避开喧嚣,寻求安静。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在繁忙的工作或生活中,寻找片刻的宁静和放松。
在文学作品中,“偷闲躲静”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紧张或繁忙的情节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以此来体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或生活态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人在工作间隙或日常生活中寻找休息时间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工作效率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
“偷闲躲静”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在繁忙生活中寻找精神慰藉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描述现代人在高压生活中寻求放松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哲学。因此,“偷闲躲静”这个词汇在社会背景中体现了人们对于平衡工作与生活,追求精神安宁的普遍愿望。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平和与放松。它让我联想到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绿洲,是一种对生活压力的积极应对方式。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在周末选择去公园散步,或者在家中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阅读,这些都是我偷闲躲静的方式,帮助我恢复精力,更好地面对新的一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喧嚣的城市边缘,我偷闲躲静,听风吟唱,看云卷舒。”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周围是绿树和鸟鸣,形成一幅宁静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的风声和远处的水流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e a break”或“find a moment of pea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在忙碌中寻找休息和宁静的意图。
“偷闲躲静”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描述和理解如何在繁忙中寻找平衡,也启发我在生活中实践这种平衡的艺术。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和珍惜宁静时刻的重要性。
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闲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
1.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
2.
【闲】
(会意。从门中有木。本义:栅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闲,阑也。 、 《易·家》。注;“阑也。”-人闲有家。 、 《易·大畜》。注:“阂也。”-日闲舆卫。 、 《周礼·虎贲氏》。郑玄注:“闲,梐枑。”贾公彦疏:“闲与梐枑皆禁卫之物。”-舍则守王闲。
3. 【躲】 (形声。从身,朵声。①本义:身。②避开,隐匿)。
4.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引证】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 、 《国语·晋语》-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 《吕氏春秋·音律》-本朝不静。 、 《吕氏春秋·审分》-静乃明几。 、 《诗·郑风·女曰鸡鸣》-莫不静好。 、 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清和肃穆,莫不静畅。
【组词】
静雅、 静鞭、 静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