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4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46:05
“回教”是一个中文词汇,通常用来指代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一种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由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该的核心经典是《古兰经》,信徒被称为***,他们遵循五大支柱,包括信仰声明、礼拜、斋戒、天课和朝觐。
在文学中,“回教”可能出现在描述历史、文化交流或信仰的文本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伊斯兰教的信仰或*俗。在专业领域,如**学、历史学或社会学,“回教”可能被用来进行学术讨论和研究。
同义词:伊斯兰教、*教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教、等其他进行对比。
“回教”一词源自“回回”,早期用来指代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回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指代伊斯兰教本身。
在,回教与回族文化紧密相关,回族是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他们中的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回教在**社会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着饮食、节日和日常生活。
对于一些人来说,“回教”可能唤起对和平、虔诚和社区的联想。对于其他人,它可能与特定的历史**或政治议题相关联。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观过一些回教寺庙,体验了他们的礼拜仪式,这让我对回教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回教”:
在月光下,回教的钟声响起, 虔诚的心灵,在祈祷中汇聚。
想象一座回教寺庙的圆顶,在夕阳下闪耀着金光,伴随着悠扬的诵经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对回教的深刻印象。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Islam”和阿拉伯语中的“الإسلام”,虽然词汇不同,但都指代相同的**和信仰体系。
通过对“回教”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伊斯兰教的历史、文化和在全球社会中的影响。这个词汇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增进跨文化理解和尊重的重要工具。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