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5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4:39
回文织锦: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技巧,其中文本的排列方式使得正读和反读都能形成有意义的句子或段落。这种技巧在中文里尤为常见,因为它利用了汉字的独特结构。
在文学中,“回文织锦”常用于诗词创作,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口语中,它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讨论文学技巧时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语言学和文学研究中,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回文、回环、回文诗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与非回文文本相对。
“回文织锦”源自**古代的文学创作技巧,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技巧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文化中,“回文织锦”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学技巧,它体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智慧。在社会背景中,它常被用来展示个人的文学造诣和创造力。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了一种古典美和智慧的联想,它让我想到了那些精妙绝伦的古诗和文人的才华。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文学创作比赛中尝试使用“回文织锦”的技巧,虽然最终没有获奖,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技巧的魅力。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风送花香香送风,月映水影影映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其中文字排列成回文形式,形成一种对称美。听觉上,可以想象一首诗的朗诵,正反读都流畅自然。
在其他语言中,如阿拉伯语也有类似的文学技巧,称为“回文诗”,但在结构和使用上与中文的“回文织锦”有所不同。
“回文织锦”是一个充满艺术性和智慧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也展示了文学创作的无限可能。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则为你彩笔题诗,~;送得人卧枕着床,忘餐废寝。
前秦时期,秦州刺史窦滔因得罪了苻坚的手下大官被流放到流沙县。夫妻天各一方,他的妻子苏蕙特地在一块锦缎上绣上840个字,纵横29个字的方图,可以任意地读,共能读出3752首诗,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与关心之情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3.
【织】
旗帜。 同: 帜
【引证】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 、 《汉书·陈汤传》。颜师古云:“织,读曰帜。”-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 、 《汉书·食货志下》-旗织加其上。
4.
【锦】
(形声。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汉襄邑县贡织文。”-锦,襄邑织文。 、 《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皆奉玉锦束请觌。 、 《礼记·中庸》-衣锦尚絅。 、 《诗·秦风·终南》-锦衣狐裘。
【组词】
锦囊、 锦衾、 锦帆、 锦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