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2:51
“历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逐一访问或拜访。它通常指的是对一系列地点、人物或机构的连续访问,强调访问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在文学作品中,“历访”可能用来描述主人公对多个地点的探索,如古代文人历访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或体验生活。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某人为了特定目的而进行的系列访问,例如为了调研或收集信息。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历访”可能指学者对多个遗址或文物的系统考察。
“历访”由“历”和“访”两个字组成。“历”有经历、逐一的意思,“访”则是访问、拜访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历”常用来表示逐一或连续的动作,如“历览”、“历数”。随着语言的发展,“历访”逐渐成为一个固定搭配,用来描述有目的的、系统的访问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历访常与文人墨客的游历相联系,如唐代诗人杜甫的“历下亭”诗,描述了他对历下亭的访问。这种文化传统强调通过实地访问来丰富知识和体验,对后世文人的创作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访”这个词给人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联想,它让人想到旅行者、学者或探险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这种联想可能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新事物的兴趣。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为了完成一个项目而历访了多个相关机构,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历访千山万水,寻觅那一片心灵的净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系列的风景照片,每一张都代表了一次历访的地点。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旅行者的脚步声和自然的声音,如风声、水声。
在英语中,“历访”可以对应为“tour”或“visit in sequence”,但这些词汇可能没有“历访”所包含的系统性和目的性。
“历访”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人们对知识和经验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2.
【访】
(形声。从言,方声。本义:广泛地征求意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訪,泛谋也。 、 《尔雅》-訪,谋也。 、 《书·洪范》-王访于箕子。 、 《诗·周颂·访落》-访予落止。 、 《周礼·内史》-受纳访 、 《国语·楚语》-使访物官。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
【组词】
访断、 访覃、 访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