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1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14:56
含恨: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内心怀有深深的怨恨或不满。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心怀怨恨,无法释怀。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含恨”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黛玉的深情与无奈,常被解读为含恨。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说“他含恨离开了”,表示某人带着怨恨或不满离开。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社会学中,“含恨”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的情绪状态或社会关系。
同义词:怀恨、怨恨、记恨 反义词:释怀、宽恕、原谅
“含恨”一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文学作品和社会语境中,其表达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含恨”常常与忠诚、爱情和悲剧联系在一起。例如,古代文学中的许多悲剧英雄常常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爱情而含恨终生。
情感反应:提到“含恨”,我常常会联想到一种深沉的、难以言说的悲伤和痛苦。 联想:可能会联想到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的悲剧角色,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位朋友因为一段失败的感情而含恨多年,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含恨”这个词的情感重量。
诗歌:
月光下,她含恨离去,
心中的怨,如夜风不息。
爱恨交织,梦断天涯,
唯余泪痕,映照孤星。
视觉: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月光下缓缓离去,背景是模糊的、悲伤的风景。 听觉: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小提琴曲,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
在英语中,“含恨”可以对应为“nurture a grudge”或“hold a resentm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情感内涵相似。
“含恨”这个词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含恨”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